2015年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2017-02-07 16:43 县统计局

    2015年, 面对全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我县围绕县委、县政府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经济增长稳步上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2386万元,同比增长7.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4439万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711万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236万元,同比增长8.2%。一、二、三产结构比例为47.2:6.9:45.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0149万元,同比增长42.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4188万元,同比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660万元,同比增长9.1%。市场招商引资额实现8.7亿元,同比增长3.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16万美元,同比下降3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007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791元,同比增长13.9%。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2015年,我县农业再获丰收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11.44亿元,粮食产量实现9.52亿斤。2015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县“三农”发展精彩纷呈: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大力实施了“围水经济”,水稻发展到125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4%,水田占比位居全省各市县之首。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高粱、烤烟、果蔬等经济作物达6万亩,种植结构趋于合理,种植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二是绿色农业发展迅速。新增绿色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达到100万亩;其中绿色富硒水稻发展到30万亩,有机香稻发展到5万亩。落实高标准种植与互联网结合示范基地25个,基地面积3.44万亩,搭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绥滨大米官方网站,开通了多家电子商务,全县网上销售总额达1100多万元。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重点组建了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科技服务体系,打造成三条农业示范带,建设了县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109处村级攻关田,全县组装和配套农业综合适用新技术100多万亩,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2%。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投资近6亿元的德龙灌区、福兴灌区年度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28.68万亩建设任务。2015年,建设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18处,水稻育秧大棚达2.2万栋,大棚育秧率及智能催芽率达98%以上,极大地改善了水稻育秧和生产条件。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4万吨,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位居全省前列,500万以上大型农机合作社13个。五是畜牧业呈恢复性增长趋势。全县出栏猪54609头,同比持平;出栏牛6262头,同比增长7.5%;出栏羊34078只,同比下降3.5%;出栏禽975000只,同比增长8.2%;肉类产量7496吨,同比增长2.7%。存栏猪 30024头,同比下降27.1%;黄牛及肉牛存栏6038头,同比增长3.6%;存栏羊19895只,同比下降31.3%;存栏家禽637000只,同比下降4.9%。
  (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持续呈向上运行趋势,项目建设进程有效推进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161万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41282万元,同比下降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1390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5.1%,其中热电量6653万千瓦时;风电7256万千瓦时。大米产量31540吨,同比下降4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20.1万元。其中:盛蕴热电-885.5万元,电业局63.1万元,大唐新能源-598.3万元,崧阳米业63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298万元,由电业局一户企业完成。我县规上粮食加工企业全年停产为三户,分别为永强米业、宏和米业、宏兴油脂。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月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产值 同比增长% 增加值 同比增长%
大唐风力发电 4049 43.1 1339 43.2
盛蕴热电 7335 39.4 1655 35.1
电业局 5881 4.7 657 4.7
崧阳米业 21617 18.4 1587 17.5
奥里米酒业 2400 18.9 923 18.3
宏兴油脂 0     - - -
宏和米业 0 - - -
永强米业 0 - - -
合  计 41282 -1.0 6161 17
 
    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盛蕴热电实现了热电联产联营,发电量同比增长420%;二是大唐风电和盛蕴热电拉动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较大。 三是发电类、酒类产品增加率增高,带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升高,奥里米酒业开工生产对全县工业目标完成起到较大的作用。从企业开工状况看: 8户规上企业,3户企业盛蕴热电、大唐风电、电业局正常生产,2户企业半停产为奥里米酒业与崧阳米业;3户企业全年停产为宏和米业、宏兴油脂、永强米业。停产、半停产原因主要是米业企业受大环境影响,进口大米冲击市场,原粮价格高等因素,加工即赔钱外,奥里米酒业一直受资金困扰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正常生产。从产品产量看: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1390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5.1%,其中热电量6653万千瓦时,风电7256万千瓦时;大米产量31540吨,同比下降41.2%.
    落地项目陆续竣工投产
    到2015年,五年间,我县先后建成并投产了1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3.39亿元。也正是这些投产项目扩大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存量,奠定了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为崧阳粮油30万吨水稻深加工项目(1.67亿元)、江滨热电建设项目(2.5亿元)、8万千升新北国啤酒建设项目(1.1亿元)、大唐风电一期项目(5亿元);亿元以下项目8个,分别为永强米业建设项目(4643万元)、春景商混建设项目(2700万元)、奥里米酒业万吨白酒建设项目(6711万元)、肉禽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600万元)、万盛粮食物流建设项目(7000万元)、医药物流建设项目(3000万元)、陆港物流建设项目(5000万元)、佳德畜产品建设项目(560万元)。
    在建项目得到全面推进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6个在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38亿元。这些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呈现出梯队跟进的态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为吉阳光伏项目(2.3亿元)、植保无人机项目(2亿元)、米甘红酒项目(1.5亿元);亿元以下项目3个,分别为城市燃气项目(3800万元)、春景商混沥混项目(6000万元)、绥东豆制品加工项目(1000万元)。此外,大唐风电二期项目、吉阳光电二期项目、中兴港区建设项目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投资呈下滑趋势
    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0149万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117449万元,同比增长55.8%;房地产投资2700万元,同比下降70.4%。我县六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情况:五个市重点正常开工建设,一个米甘红酒业缓建。市重点完成投资122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3.37%。从行业看,投资比重较大的为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电力,仓储、农业设施建设等。水利完成投资54206万元;土地整治完成7921万元;电力完成投资9800,仓储业完成投资12199万元、农业设施完成投资11412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5.1%、6.6%、8.2%、10.1%,9.5%。
    近年我县商品房市场趋于饱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下降趋势。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700万元,同比下降70.4%,七户房地产企业,其中有三户房地产企业有投资项目,2015年完成投资2700万元,两家企业建设的是去年结转项目。今年一家新开发的楼盘(观江国际)。
   (四)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体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及保重点支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188万元,同比增长10.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062万元,同比增长10.36%;基金收入完成2493万元,同比增长85.22%;上划收入完成8633万元,同比增长0.14%。按征收管理部门划分,国税收入完成3170万元,同比下降17.28%;地税收入完成1983万元,同比增长4.72%;国土局收入完成2515万元,同比增长152.76%;非税收入完成3520万元,同比增长31.93%。财政收入本年度增收主要因素:国土局土地出让价款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比上年增加1520元万元;非税局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比上年增长1470万元,主要原因是新一轮国有资产承包到期及廉租住房拍卖收入(一次性因素)增长所致。
    2015年全口径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2276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5710万元,同比增长19.38%;教育支出完成30022万元, 同比增长14.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1804万元, 同与增长10.37%;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0607万元,同比增长17.24%;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58984万元,同比增长26.65%。
    2015年,金融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96053万元,同比增长30.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63812万元,同比增长34.2%,今年农业丰收,卖粮款大笔存入银行是年未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1107万元,同比下降9.5%。其中,涉农贷款 195555万元,同比下降8.6%。中长期贷款中的个人贷款余额为84914万元,同比下降17.8%。货币回笼较好,贷款主要是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商服贷款和住宅贷款等。
   (五)消费品市场稳定运行,住、餐服务业发展活跃
    2015年,全县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660万元,同比增长9.1%,比上年增长4.6个百分点,比鹤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的增幅高2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零售业成为主导力量。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660万元,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385万元,同比增长20.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683万元,同比增长7.9%。零售业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导力量,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2%。二是住宿和餐饮业发展活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879万元,同比增长41.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13万元,同比增长13.6%。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份额大,乡村增速高。全县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916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744万元,同比增长5.6%。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居民都迁居县城,或在县城租房带小孩读书,使得全县城镇消费份额增加。
  (六)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保障完善落实
    2015年,我县城镇居民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城调数据显示,我县城镇居民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实现20364元,同比增长9.9%。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7元,同比增长7.5%。人均家庭总支出17090元,同比增长7.8%,其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663元,同比增长8.5%,占家庭总支出的85.8%。 居民收入增长得益于以下因素:一是职工工资大幅增长。全县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465元,同比增长8.6%,企业单位人均月工资为3075元,同比增长10.3%;事业单位人均月工资为3990元,同比增长19.7%,机关单位人均月平均工资为3649元,增长14.2%。二是民生民利更大改善,和谐社会加快推进。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1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乡低保对象达10918人,比2014年增加 115人。发放低保、取暖、高龄、失能、五保救灾等各种补助资金 3255 万元,比2014年增加 450 万元,增长16 %。这些资金的发放使全县 13658 户困难家庭和 1765 名大病患者得到了救助,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七)招商引资进展顺利,进出口贸易呈下降趋势 
    2015年,全县招商引资额实现21.2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向上争取完成12.56亿元,同比增长26.1%;市场招商完成 8.70 亿元,同比增长3.9%。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6万美元,同比下降37.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粮价”和“生产成本”的双重挤压,农民持续增收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很大;二是农业产业化层次不高,缺乏大龙头、大品牌的带动效应;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四是绿色食品发展意识不高,比较效益不明显,导致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优势没有充分显现;五是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导致种养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六是畜牧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我县畜产品加工企业无法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大部分畜产品都没有精深加工,作为初级产品流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收益有限。
  (二)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除热电企业外,各企业都存在产品销售不畅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品牌建设投入少,销售网络建设速度慢,只有解除产品市场问题才能带动解决其它问题。二是低附加值产品企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重头。初加工水稻的米业企业占比重较大。三是工业支撑全县经济不明显。GDP中第二产业占比一直低于10%。主要原因是企业总量不足,产品知名度低,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相对较高。引进企业在经营理念、资金、人才、产品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四是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我县重点工业企业普遍为近年新建企业,虽然有潜力,但起步均较艰难,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夹缝中生存,我县大部分企业为粮食加工企业,占用流动资金较大,融资渠道不畅,形成优势较难。
  (三)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我县税源主要以建筑、房开两业为主,两项税收比重占七成以上。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房地产开发业所面临的县内民用住宅饱和,建筑业各大项目的投资接近尾声,以上几种因素致使今后的税收面临很大挑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突出提升绿色农业。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农业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提升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二是突出发展效益农业。要把一产向二、三产业上调整,由单一的种植业为主向多业并举、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增长方式上转变,形成“大水田、大畜牧、大水产、大绿色、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努力把我县水稻、畜牧、水产养殖业建设成为区域特点突出、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益明显,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立县主导产业,打造绥滨经济新优势。三是突出发展“互联网+农业”。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使“互联网”成为撬动我县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集中力量发展地方工业
    一是切实把握我县自然资源优势,科学确立工业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突出发展米业、酒业、免烧砖、软饮料、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培植和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全力打造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挖掘我县经济增长潜力,培育扶强现有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扶持,企业自身加强技术及服务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在行业中做大做强。三是培育扶强现有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信誉好、有品牌、重环保、管理科学、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是充分挖掘我县经济增长潜力,快速扩大我县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可靠途径。如我县的米业生产,可以利用“以农带工”的形式,使企业在原材料上可以在本地得到最大化的解决,优质的原材料、收购的畅通渠道创出我县米业绿色品牌。
  (三)加快财源建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是财源建设的核心,一个好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增财源”的思想,加大“跑项目,抓财源”运行力度,千万百计争取国家、省建设资金。二是培植财源抓旅游。我们要本着“旅游活县”的战略思想,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速旅游业发展,以人流带动客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提高旅游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三是培植财源抓民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绿色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参与旅游业、信息业和社会服务业,努力培植一批规模民营企业群体,使其尽快发展成为牵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的主体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hi!我是智能问答机器人绥小滨
很高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