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绥滨县情>历史人文

历史文化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23-06-19 11:20
       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汉、魏、隋、唐、辽、金、元、明、清时期均有文化遗存,是北方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金史世纪》、《东北通史》中载有“金之先,出蜿蜒氏”,建立金王朝的女真完颜部就是隋唐时期世居绥滨县蜿蜒河流域黑水靺鞨的后裔。原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于志耿老先生曾挥毫提词“黑水靺鞨,绥滨的故乡”。据史料记载,黑龙江流域最古老的世居民族在绥滨繁衍,与日本诸国、北美的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印第安人有着渊源的亲缘关系,这里是他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是他们的发祥地。东北亚文化与北美文化相互交融,影响了美洲文明。早在2000年前满族的祖先就居住在这里,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奥里米古国遗址和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仁遗址、高力古城遗址和东胜明清墓群,有永生金代古墓群、北山古城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还有未考证开发的古文物点百余处。1973年以来,相继出土了“金列碟、玉石飞天、玉印、双鹿纹玉雕牌饰、铜印”等大量国家一级文物,被列为省级文物大县。其中奥里米古国遗址是经国务院2001年批准的黑龙江省境内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奥里米部女真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址,是黑龙江中游规模最大、地上地下遗存最丰富、保存状态最原始、总体格局较为完整的一处辽朝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开发古文化游的比较优势。
       绥滨,在绥东设治局改设县制时,以其县城东部的绥东江岸旧绥滨埠,命名绥滨县。因其地处边境,又濒松花江,乃取“绥靖”(安抚)和“滨江”之意。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汉、魏、隋、唐、辽、金、元、明、清时期均有文化遗存,是北方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金史世纪》、《东北通史》中载有“金之先,出蜿蜒氏”,建立金王朝的女真完颜部就是隋唐时期世居绥滨县蜿蜒河流域黑水靺鞨的后裔。据史料记载,黑龙江流域最古老的世居民族在绥滨繁衍,与日本诸国、北美的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印第安人有着渊源的亲缘关系,这里是他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是他们的发祥地。东北亚文化与北美文化相互交融,影响了美洲文明。
       隋唐时期绥滨属黑水靺鞨部,后归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国部的“奥里米部”,金属胡里改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黑龙江副都统辖区。
       清末,1910 年(清宣统二年),经汤原县知县奏请批准,在高家屯(今绥滨县临江村)设分防巡检。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划归绥滨厅设治局管辖,1913年末改为高家屯警察事务所。翌年7月1日,改设绥滨县高家屯佐治局。因高家屯以姓名屯,“似欠雅驯”,1914年10月 9 日,奉令改为绥东城县佐。1917年3月30日,根据黑河道尹的呈请,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以绥东县佐所辖区域设置绥东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同年4月13日,北京政府内务部正式照准。1926年9月,将设治局移至敖来密屯(今绥滨镇西敖来村),1927年于敖来村东1千米处始放新街基(今绥滨镇),并将设治局迁驻新建局署。1929年1月9日,黑龙江省长公署核准,将绥东设治局升改绥东县。因与热河省绥东县重名,省长公署又于 1月 23日发布训令,决定将绥东县改为绥滨县,直隶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2.57万人。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
       1949 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隶松江省。同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绥滨县,并入富锦县。
       二十世纪 60 年代初,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工作和对农业生产的领导,1963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绥滨县,以富锦县松花江以北的绥滨地区为绥滨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绥滨镇,隶属合江专区。1964年2月11日,省人民委员会下发通知,筹备设立绥滨县,同年3月两县正式分开。
        1985年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hi!我是智能问答机器人绥小滨
很高兴为您服务~